常見問題

線束分系統原理圖的設計
分系統原理圖的設計
一張完整的分系統原理圖應從蓄電池開始,到電源盒,再到保險盒內的保險,經過繼電器(可無),經過開關(或控制模塊),再到用電設備,最后接地。整個圖紙包含蓄電池保險、繼電器保險盒、點火開關、導線、電線束內連接點、卡點、電器設備及引腳編號、接地點、分系統原理圖之間的連接點等。線束加工廠在后面將逐一分析這些圖紙信息的輸入注意事項。
原理圖設計的重要依據就是電器供應商提供的引腳定義圖。圖2-41所示即為某車型電動助力轉向的引腳定義圖,下面將以此為例來還原原理圖的設計過程拿到引腳定義圖后,不應放過該圖紙上的任何信息,透徹地分析才是設計原理圖時不出錯誤或者少出錯誤的基礎。從圖241中可以看出,電動助方轉向系統由蘭部分構成,分別為EPS模塊、EPS電動機以及轉向傳感器轉向傳感器共有四條導線,直接與EPS模塊通信,和本系統之外的其他電器沒有任何關系,1~4腳分別對應EPS模塊的3、5、4和14腳。電動機的23和24腳可以不用處理它們是由模塊直接到電動機的連接線,由EPS廠家提供,而21和22則分別是電動機的電源和接地。電源要求取常電,接地點是單獨接地,這些在電源分配圖和接地點分配中均能找到。
模塊中N.C均為空位,1腳為模塊電源,取電IG1,2腳為車速信號,12腳為發動機轉速信號,16腳為診斷線,20腳為儀表指示(故障)。該模塊沒有自己獨立的接地,與EPS電動機共用接地線分析完成后,應先在圖紙中的合適位置畫出控制模塊,標出腳位,然后逐條導線繪制因為發動機轉速信號、車速信號、診斷線和儀表指示需要與其他系統共用,所以用“分系統原理圖之間的連接點”表示,電源線應逐級朝前繪制,一直到蓄電池位置,電路中涉及的所有保險、繼電器、保險盒均應表示出來。電路繪制完畢后,開始添加附加信息,圖2-42所示為完成后的原理圖。
相關標簽:
下一篇:沒有了
- 線束分系統原理圖的設計 19-04-15
- 線束原理圖設計規范 19-04-15
- 線束設計圖設計驗證 19-04-15
- 汽車線束中央保險盒的設計 19-04-15
- 中央保險盒是整車電路的中樞 19-04-15
- 如何提高線束連接性能? 19-03-17
- 如何識別線束檢測判斷? 19-03-17
- 線加工廠對連接器的分類 19-03-06